贵州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贵州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贵州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06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整理编辑: 贵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阅读量:

课程代码:0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4.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6.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的变化  B.高等动物的产生
C.生物的进化  D.社会性劳动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联系性  D.变动性
8.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9.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11.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
A.多果一因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1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趋势和道路  D.本质和表现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教训
15.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具有情感意志 
B.具有宗教信仰
C.使用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8.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9.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是(   )
A.社会存在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劳动对象
20.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21.国家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的是(   )
A.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B.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D.调和阶级矛盾,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23.“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24.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5.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B.思想范畴
C.经济范畴  D.社会范畴
2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27.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
C.科学家之间分工协作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C.人民生活的改善 
D.社会科学的发展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
A.追求自由  B.崇尚理性
C.具有情感  D.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D.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     )
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
E.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2.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特点的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33.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
E.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
34.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     )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理论联系实际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法律制度
E.社会风气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社会的公平程度
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3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其表现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9.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
A.物质生产在任何时代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E.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精神文明的发展 
D.政治文明的发展
E.国家政权的更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改革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的内在根据、外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4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4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47.论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上一篇:2005年10月全国高教自考“综合英语(二)”试题

下一篇:《综合英语》(一)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