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贵州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贵州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自考训诂学考点一

整理编辑: 贵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一、 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

  “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

  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而解释作“大”。他的意思说,“京师”的意思,是从“大”这个本义里引申出来的。
 

上一篇:自考新闻采访学笔记二十三

下一篇:自考训诂学考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