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贵州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贵州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6

整理编辑: 贵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6.4.2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代码
  
  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码、物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等。这些常见代码的设计方法如下。
  
  1.部门代码
  
  部门代码一般采用成组码,比如使用3位数字编码。前2位作为一个企业各部门的编码,后1位作为部门内各科室、班组的编码。
  
  2.人员代码
  
  人员代码涉及人事劳资部门,一般有两种编码方法:一种是用简单的顺序码,代码位数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决定;另一种是使用组合码,因为这样便于分类、汇总。
  
  3.物资代码
  
  物资代码的设计既要考虑物资管理部门的要求,也要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一般可以采用成组码,并且用表意码辅助。
  
  4.设备代码
  
  在设备代码中应反映设备的经济用途、使用情况、使用部门及设备类别等信息,所以一般使用组合码。
  
  5.产品代码
  
  产品代码可以采用成组码或表意码设计。
  
  6.会计科目代码
  
  会计科目代码反映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内容,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会计指标。代码设计应当注意通用性,所以应根据国家财政部及本行业、本地区的规定,编制会计科目代码。
  
  第七章系统详细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以后,还需要确定于系统和各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以便最终真正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就要进行程序设计。所谓程序设计,实际上是对象的设计。对象有自己的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方法)和对象的响应(事件)。
  
  7.l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
  
  人机对话也叫人机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交互)的操作。在Windows平台上,这种对话的界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下拉菜单一般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菜单,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成规划与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试五步。
  
  7.2输入界面设计
  
  设计输入界面就要方便用户,做到高效、直观、准确、简便、舒适。信息的输入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采集就是确认和获取新产生数据的过程;录入就是把源数据转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并保存在外存储器中的过程。


  
  7.2.1信息输入的方法和原则
  
  1.信息输入的方法
  
  可以分为批处理和联机处理两种类型。
  
  批处理:先把数据采集到一个文件中,待检测合格或计算机空闲时,再把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一次性地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
  
  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
  
  2.信息输入的原则
  
  (1)源点输入。
  
  (2)统一输入。
  
  (3)数据简洁。
  
  (4)用户界面友好。
  
  3.输入数据的校验
  
  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校验两种方式。
  
  (l)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80%。
  
  (2)重复校验。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入;然后由计算机比较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重复校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0.l%以下。
  
  (3)界限校验。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界限。
  
  (4)逻辑校验。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
  
  (5)平衡校验。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
  
  (6)匹配校验。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较,若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同完成。
  
  (7)存在校验。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须存在,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该工作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
  
  4.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
  
  (1)逻辑校验。为了防止在年龄字段中错误地输入字符值。
  
  (2)重复校验。要让系统自动进行重复性校验,最简单的办法是将数据表的码设置为主索引域候选索引。
 

[1]  

上一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7

下一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