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贵州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贵州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对人的归因偏见

整理编辑: 贵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行为中心偏向-“行为”吞没“场”

海德曾指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行为”吞没“场”,也有人把这种偏见称为“基本的归因错误”。

显著性偏见

人们常常得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任务。一个刺激(一个事件或关于另一个人的信息)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而影响反应。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

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信息,即对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当某个人作出一个反应时,人们在对此进行归因的过程中,不大注意其他人如何反应。与这个现象相一致的是,人们不重视基础概率的信息。

上一篇: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对人的归因理论

下一篇: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归因理论的应用